热点资讯
每天一个成语——【秦庭之哭】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5:39 点击次数:140
拼音:
qín tíng zhī kū
释义:
指苦苦向别国哀求援兵。也泛指哀求别人救助或请求顾全大局。
出处:
《左传》·定公四年
及昭王在随,申包胥如秦乞师,曰:“吴为封豕长蛇,以荐食上国。虐始于楚,寡君失守社稷,越在草莽。使下臣告急曰,夷德无厌,若邻于君,疆埸之患也。逮吴之未定,君其取分焉。若楚之遂亡,君之土也。若以君灵抚之,世以事君。”
秦伯使辞焉,曰:“寡人闻命矣,子姑就馆,将图而告。”
对曰:“寡君越在草莽,未获所伏。下臣何敢即安?”
立依于庭墙而哭,日夜不绝声,勺饮不入口,七日。秦哀公为之赋《无衣》,九顿首而坐。秦师乃出。
典故:
等到楚昭王在随国避难,申包胥就到秦国去请求出兵,说:“吴国就是大猪、长蛇,一再吞食中原国家,从楚国开始为害。寡君失守国家,远在杂草丛林之中,使下臣报告急难,说:'夷人的本性是贪得无厌,如果吴国成为君王的邻国,这是边境的祸患。趁着吴国没有安定下来,君王可以平分楚国。如果楚国就此灭亡,那就是君王的土地了。如果仰仗君王的威福派兵镇抚楚国,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。’”
秦哀公辞谢申包胥,说:“我知道您的意见了,您姑且到旅馆休息,我们要商量一下再答复您。”
申包胥回答说:“寡君逃亡到杂草丛林之中,还没有得到安身的地方,下臣哪敢去休息呢?”
申包胥靠着院墙站着嚎陶大哭,日夜哭声不断,七天不喝一口水。秦哀公大为感动,赋了《无衣》这首诗。申包胥叩头九次,然后坐下。秦军于是出动。
成语接龙:
秦庭之哭→?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